內容目錄
新鮮肉類的拍攝本身並不屬於高難度動作
攝影師前期可以做的事情不多,最多也是跟大廚商量應該如何擺盤吧。
肉類相片的難度,比較大部份在於色澤的控制。
究竟要輸出怎樣的肉色才得到最佳效果??
以上便是新鮮肉類拍攝後的永恆問題。
Tora常遇到的情況是,客戶拿出一碟肥牛肉要我拍,途中卻抱怨肉色不夠紅潤,不像牛肉;或者是肉類本身已放置於冰櫃一段時間,肉色與新鮮有差距
甚至是急忙拍攝,但大廚拿出未完全解凍的肉要求拍攝…
諸如上述的情況,都會大大影響肉類在打燈及拍攝之後的色調
肥牛肉脂肪太多,缺乏紅肉位置,色調自然偏白;冰櫃內的肉,可能本身已進入某程度的熟成,視情況會與正常的肉紅色不同;而未完全解凍的肉,附有冰晶,會反射燈光而令肉色更高光,顯現不出原有的肉色…
這些情況,都需要逐一應對,在輸出相片之前,依情況及需要而調色
有時,太重手調高紅色調會令客戶認為太假;不夠光澤又會被認為暗啞、表現得不夠新鮮。
甚至是依據不同的肉類部位,所需要的肉色濃度都有差異,這部份通常都要求跟客戶商討,再逐一微調,來回修改。
所以,粉嫩的肉類表現,並不是簡單的一拍即就,後期的工夫往往比想像要多很多。